【2023年是碳達峰碳中和從規劃到落地實施的第一年,然而碳達峰碳中和的實施路徑無論是低碳技術升級還是高碳產業改造,最終都需要錢來解決問題。錢從哪來?一方面需要通過政府政策資金支持,一方面需要市場的正向反饋,都是需要金融工具來實現。碳金融就是幫助企業實現降碳增效的金融支持工具,是企業在降碳增效過程中的正向收益,可幫助企業在降碳增效過程中減少成本和擴大收益。只有更早布局更早應用碳金融的企業,才能在碳中和時代站穩自己的位置,得到更大的回報收益。】
政策背景:世界各國的碳中和承諾,加速了企業的行動。越來越多的世界一流企業,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和影響力,已經實現或者制定碳中和目標。
蘋果:到2030年整個制造供應鏈轉型為100%使用可再生電力,全部產品碳足跡達成碳中和。
WalMart:自2007年起要求其全球數萬家產品供應商建立碳披露與報告系統。2009年7月推出可持續產品指標制度(Sustainable Product Index )將透過15個問題調查其供貨商來評估其可持續性,而其中就包含溫室氣體排放量、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等先關問題。
碳披露組織(CDP):邀集全球各大企業組成“供應鏈領導聯盟",要求供應商披露碳咨詢。
Dell:宣告2008年成為“碳中和”電腦的生產商與品牌商,并要求全球供應商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披露。
樂購Tesco:已在8萬件產品貼上碳標簽。
碳盤查與碳核查區別
碳盤查是以政府、企業等為單位計算其在社會和生產活動中各環節直接或者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也可稱作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
企業進行碳盤查時,需要計算的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京都議定書》中要求的六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和六氟化硫。
碳核查對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碳排放管控單位提交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報告進行核查的第三方機構。也就是說,碳盤查是企業自主的行為,而碳核查是由第三方機構對企業進行的審查,對企業來說是被動的行為。
核算對象區分:
碳盤查所覆蓋的企業范圍更廣,嚴格來說只要有溫室氣體排放,無論排放量多少,均可以納入碳盤查的工作范圍。
碳核查的對象僅包括納入國家要求控排和碳交易的企業,即2013至2018年期間任一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或綜合能源消費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核算時間區分:
碳盤查因為是企業的自主行為,企業可以在任何時間委托咨詢機構,對其某一時間段內的碳排放情況進行核算,提出整改意見。
但碳核查是企業的被動行為,是由政府根據碳減排工作的要求,在指定的時間委派具有資質和公信力的第三方,完成指定時間段的碳核查工作,包括企業組織邊界內碳排放源的識別、數據收集、核算、查漏補缺、澄清和報告等一系列核查工作。
也就是說主導對象不同,碳盤查重在自查,企業可以內部組織或聘請相關咨詢機構對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盤查。
碳核查重在配合,是由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對企業某一時間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核查,第三方核查機構必須獲得主管機構備案與頒發的核查資質。
核算目的不同
碳盤查的主要目的是企業基于自身生產和發展的考慮,摸清自身的排放水平,進行相應整改,挖掘節能減排潛力,以達到國家政策要求,甚至在能力建設完備的情況下進行碳資產的運作。
碳核查是由專業的第三方協助完成控排企業的摸底核算工作,以幫助國家掌握碳排放的大數據情況,為全國碳市場的建設提供數據和決策支撐,為實現國家碳減排目標打好基礎。
標準規范區分:
碳盤查的主要標準規范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ISO14064體系、世界資源研究所(WRI)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制定的溫室氣體議定書(GHGProtocol);
碳核查的標準規范是由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4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以及正在起草的國家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指南。
雖然有所區別,但碳盤查與碳核查還是緊密聯系的,尤其是對納入國家碳市場的重點排放企業而言,碳盤查與碳核查都是促進企業碳排放管理的有效途徑。隨著碳排放約束時代的來臨,納入企業應加強碳盤查,摸清家底,盤查過程中可以選取國家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作為標準規范,為配合碳核查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想要了解更多碳金融知識,可咨詢0551-63416332或者1395695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