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關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化議題。盡管當時沒有形成ISO所頒發的國際性標準,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化工作就此在國際范圍內展開。
2013年,ISO成立了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國際標準的項目委員會PC283,并開始著手制訂ISO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標準。2018年3月12日ISO正式發布了ISO45001:2018《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標準。這意味著經過20多年的國際范圍的共同努力,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正式國際標準得以發布。
我國作為ISO的正式成員國,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化議題提出之時就十分重視,一直積極參與國際范圍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化工作,在國內推動標準制訂和實施工作。
2001年,基于OHSAS18001:1999標準,我國制訂、頒布了國家標準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規范》;2011年,基于OHSAS18001:2007標準,我國又重新修訂、頒布了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化工作的實施,積極推動了我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基礎目標是實現事故控制。事故是組織工作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隨機事件,具有不確定性。因此,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是針對不確定性問題的管理,屬于風險管理科學的范疇。
從對危險源直接或間接施加控制措施的角度,可將危險源的控制措施劃分為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用于控制安全風險和危險源的技術措施通常稱為“安全技術措施”;用于控制安全風險和危險源的管理措施通常稱為“安全管理措施”。
從管理科學的角度,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都是要通過管理過程來實現的。一個管理過程又可以由各個管理過程組成。依據管理科學原理,一個管理過程通過PDCA的科學工作程序來實現最為有效和有效率。(1)策劃:識別需求,建立目標,策劃實現目標的過程;
ISO45001標準基于PDCA的管理過程原理,形成其標準的結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策劃,需重點識別如下兩方面需求:(1)識別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控制的需求,即開展系統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這兩方面需求識別的結果,很大程度決定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ISO45001標準與OHSAS18001標準相比較,具有如下特點:
(1)標準結構發生了變化。ISO45001標準主體結構上采用了ISO Guide83所提供的管理體系標準的高層面結構。 (2)包含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管理原理是一致的。但ISO45001基于ISO Guide83確定的核心主題,增加了管理體系其他風險管理的要求。(3)ISO45001標準基于風險管理及條款“4.1 理解組織及其環境”和“4.2 理解工作人員和其他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取消了“預防措施”的要求。 (4)都遵循了PDCA(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管理科學的過程原理,且形成了管理體系過程結構。但PDCA與標準的框架關系不同,以及PDCA各階段涉及的條款內容也有變化。 (5)ISO45001標準強調了“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融入組織的業務過程”。 (6)ISO45001標準強調了“支持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的組織文化”。 (7)ISO45001標準強調了“工作人員(worker)協商和參與”。 (8)ISO45001標準相對于OHSAS18001標準,在文字內容方面做了較多的調整。這是基于國際范圍廣泛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踐,以及通過廣泛征詢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盡可能修正、完善、補充職業健康安全專業性內容要求和管理體系相關內容要求。
相關認證可咨詢0551-63416332或者13956958231